超声波纳米材料分散仪凭借高频空化效应,成为石墨烯剥离、纳米颗粒解团聚、脂质体乳化等实验的利器。然而在实际使用中,常因参数设置不当、操作疏忽或设备老化,出现分散效果差、样品降解、探头发烫甚至设备停机等问题。及时识别并科学处理
超声波纳米材料分散仪故障,是保障实验效率与设备寿命的关键。

问题一:纳米颗粒仍团聚,分散效果不佳
原因:功率不足、处理时间短、样品浓度过高或未加分散剂。
对策:
适当提高超声功率(但不超过70%至大值),避免空化强度不足;
延长总处理时间,采用“脉冲模式”(如开3秒/停2秒)提升效率;
降低初始浓度(建议<1wt%),高浓度易形成屏蔽效应;
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(如Tween-80、PVP)或调节pH值,增强静电/空间位阻稳定。
问题二:样品颜色变深、结构破坏或产热严重
原因:超声能量过高、无冷却措施或连续运行过久。
对策:
立即降低功率,改用间歇模式;
将样品容器置于冰水浴中,或使用带冷却夹套的专用反应杯;
控制单次连续工作时间≤5分钟,间隔散热后再继续;
对DNA、蛋白质等生物样品,严格限制温度<30℃。
问题三:钛合金探头发烫、变色甚至熔损
原因:干烧启动、触底摩擦、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或冷却不足。
对策:
严禁无液启动!每次使用前确认液面覆盖探头;
调整探头位置,距容器底≥1cm,保持垂直,避免侧向受力;
若探头表面发蓝或出现凹坑,说明已过热损伤,需更换;
定期检查换能器与变幅杆连接是否松动,防止能量反射烧毁压电片。
问题四:设备自动停机或报警
原因:过热保护触发、负载异常或电源不稳。
对策:
关机冷却30分钟以上,待内部温度下降后重启;
检查样品是否过于粘稠或含大量气泡,导致负载突变;
使用稳压电源,避免电压波动引发保护;
清理散热风扇进风口,确保通风良好。